考研幫 > 專業(yè)課 > 考研真題解析

2016心理學統(tǒng)考真題答案解析(考研幫)

  一、單項選擇題:1-65小題,每小題2分,共13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1、張明在實驗室考察不同顏色對人視覺的影響,李亮在日常的教學環(huán)境條件下考察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兩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
  A有無自變量      B有無因變量     C控制額外變量     D有無研究假設
  【解析】選C。本題旨在考察考生對心理學實驗類型的掌握。張明用的是實驗室實驗法,李亮用的是自然實驗法,兩種研究方法主要的區(qū)別在于實驗室實驗對額外變量進行了嚴格控制,而自然實驗控制額外變量不夠嚴格。

  2、1967年《認知心理學》出版標志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誕生,作者是()
  A斯滕伯格    B布魯納    C奈塞爾    D西蒙
  【解析】選C。認知心理學起始于本世紀50年代末,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塞爾《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志著認知心理學已成為一個獨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學界了。

  3、病人因顳葉受傷而導致受損的功能主要是()
  A聽覺    B視覺    C嗅覺    D味覺
  【解析】選A。本題為本部分高頻考點顳葉位于外側裂下方,負責處理聽覺信息,也與記憶和情感有關。

  4、在裂腦人實驗中,假設給被試左視野呈現(xiàn)“蘋果”圖片,右視野呈現(xiàn)單詞“杯子”,能順利完成的任務是()
  A用左手選出屏幕后擺放的蘋果
  B右手選出蘋果
  C左手選出屏幕后擺放的杯子
  D口頭報告看到的蘋果
  【解析】選A。每個半球只對來自身體對側的刺激做出反應,并調(diào)節(jié)對側身體的運動。題目中左視野呈現(xiàn)“蘋果”圖片,投射在腦的右側,被試用左手很容易從屏幕后選出蘋果。但是語言是左半球控制的,所以被試不能口頭報告看到蘋果。

  5、若以黑色圓點實驗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廣度的平均水平是()
  A3-4個     B4-5個    C6-7個    D8-9個
  【解析】選D。心理學實驗表明,成人注意的平均廣度是:外文字母4-6個,黑色圓點8-9個,幾何圖形3-4個,漢字3-4個。

  6、剝奪人的快速眼動睡眠后,讓其重新入睡,其快速眼動睡眠通常會()
  A增加       B消失     C減少     D無變化
  【解析】選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睡眠階段的理解,睡眠剝奪的試驗一旦結束,REM出現(xiàn)的時間提前,時間也延長,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增加,說明REM遭到剝奪后要求補償?shù)内厔葑顬閺娏摇?br />
  7、在聲音傳導的過程中,中耳三塊聽小骨把聲音最終傳遞到()
  A柯蒂氏器B正圓窗C卵圓窗D前庭器官
  【解析】選C。本題旨在考察聽覺的生理機制。中耳由鼓膜、三塊聽小骨、卵圓窗和正圓窗組成。當聲音從外耳道傳入鼓膜時,引起鼓膜的機械振動,鼓膜的運動帶動三塊聽小骨,把聲音傳至卵圓窗,引起內(nèi)耳淋巴液的震動。

  8、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移動,使人們聯(lián)想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動,這種現(xiàn)象稱為()
  A運動后效    B誘導運動    C自主運動    D動景運動
  【解析】選B。知覺-運動知覺-似動-誘發(fā)運動。誘導運動指由于一個物體的運動使相鄰的一個靜止物體產(chǎn)生運動的現(xiàn)象。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對靜止的,而浮云是運動的,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月亮在云中穿行。

  9、右圖所示的向日葵近疏遠密,它說反應的視覺線索是()

  A空氣透視     B線條透視     C紋理梯度    D對象重疊
  【解析】C。本題旨在考察考生對知覺-深度知覺線索的深度理解。紋理梯度(結構極差)——視野中的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發(fā)生有層次的變化,向日葵的近疏遠密反映的是紋理梯度。

  10、最早的社會心理學實驗室()
  A社會比較     B監(jiān)獄模擬     C從眾     D社會助長
  【解析】選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社會心理學經(jīng)典實驗的理解。早在1897年,N.特里普利進行了有關他人在場對個人行為影響額最早的社會心理學實驗。他研究了人們騎自行車的速度,發(fā)現(xiàn)個人單獨騎自行車的速度要比一群人一起騎自行車的速度要慢20%。后來,他又以一群10-12歲的兒童作為實驗對象,實驗內(nèi)容是卷線,發(fā)現(xiàn)團體卷線比單獨工作的效率高10%。后者被認為是最早的社會心理學實驗室研究。

  11、小明嚼口香糖玩時,不慎將10元紙幣掉到狹縫里,幾經(jīng)嘗試,無法用手取出,最后在別人建議下用口香糖粘初,小明開始沒有用這樣的方法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功能固著   B原型啟發(fā)   C動機    D知識表征
  【解析】選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思維部分問題解決影響因素的深度理解。把某種功能賦予某種物體的傾向功能叫功能固著,通常我們會認為某種東西固有某種功能,他只可解決某種(O_O)?,因此在需要用它解決別的問題的時候,不能打破這種功能固著的影響,就會影響到對問題的解決。在別人提出建議之前,小明只知道口香糖是一種食物,并沒有意識到口香糖可以粘東西的作用,屬于功能固著對問題解決的作用。

  12、進行三段論推理時,有時出現(xiàn)錯誤的結論。例如“有些哲學家是詩人,有些詩人是畫家,所以有些哲學家是畫家。”伍德沃斯對這種錯誤推理的解釋是()
  A前提邏輯產(chǎn)生氣氛影響人的結論
  B沒有根據(jù)前提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
  C在推理過程中沒有集中注意力
  D個體錯誤地解釋了前提
  【解析】選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推理經(jīng)典實驗的了解。三段論推理中,前提所使用的邏輯量詞(如所有、一些等——產(chǎn)生一種“氣氛”,使人們?nèi)菀捉邮馨薪y(tǒng)一邏輯量詞的結論,但這一結論不一定正確。題中推理的錯誤主要是由于邏輯量詞產(chǎn)生的氣氛效應。

  1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語言的特征的是()
  A具有社會性B具有句法規(guī)則
  C有限的詞語能產(chǎn)生無限的語句
  D詞語與其所代表的意義的聯(lián)系時必然的
  【解析】選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語言特點的深度理解和掌握。語言的特征包括以下特征(1)創(chuàng)造性,是指人們使用有限數(shù)量的詞語和自合這些詞語的規(guī)則,便能產(chǎn)生或理解無限數(shù)量的語句(2)結構性,是指語言受到規(guī)則的限制,通過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將個別單詞組合成有意義的句子。(3)指導性指語言的各種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4)社會性與個體性是指語言是個體運用語言符號進行的交際活動,因此具有社會性;而語言行為有據(jù)有個體的特點。(5)意義性是指每一個詞或者句子都有一定的含義,這種含義能夠相互理解和相互交流,但語言符號與其代表的意義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性的聯(lián)系。

  14、一般認為,口吃屬于()
  A語言理解障礙   B語言產(chǎn)生障礙    C語言直覺障礙    D語義加工障礙
  【解析】選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語言產(chǎn)生的理解。言語產(chǎn)生分為三個階段,包括詞匯選擇階段,也就是說話者根據(jù)交流的情景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想法或者觀點轉變成具體的概念;語音形式編碼階段,即前面選擇好的詞條激活跟它對應的語音代碼;發(fā)音運動階段,也就適合大腦將音位編碼階段形成的發(fā)音動作指令發(fā)送給發(fā)音運動系統(tǒng)來執(zhí)行,前兩個階段均屬于言語計劃階段的過程,而發(fā)音運動階段屬于執(zhí)行階段,這兩個階段是交互進行的,言語能力正常,說話者可以自行調(diào)整計劃與運動之間的時間關系,如果言語能力有缺陷,就有可能在煙雨計劃和執(zhí)行之間出現(xiàn)問題,導致言語不流暢,不口吃。

  15、根據(jù)比率智商的計算公式,如一個孩子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一致,則智商是()
  A50    B75    C100    D125
  【解析】選C。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比率智商的掌握。比率智商是指智齡與實際年齡(生理年齡)之比,其公式而IQ=智齡/實際年齡*100,若一個孩子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一致,則其智商為100。

  16、在智力的PASS模型中處于最高層次認知過程的事()
  A注意   B計劃  C同時性加工    D繼時性加工
  【解析】選B。本題旨在考核智力PSSS模型的掌握程度。PASS是指“計劃-注意-同時性加工-繼時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層認知系統(tǒng)和四種認知過程,(1)注意系統(tǒng),又稱注意-喚醒系統(tǒng),是整個系統(tǒng)的基礎;(2)同時性加工和繼時性加工成為信息加工系統(tǒng),處于中間層次;(3)計劃系統(tǒng)處于最高層次,負責監(jiān)督、管理、調(diào)整其他心理過程。

  17、人們在自我表露時候通常遵循的原則是()
  A相互性    B折扣    C公平性    D自我監(jiān)控
  【解析】選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社會心理學中自我表露概念的深度理解。自我表露對人際關系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其中相互性是人們在自我表露時通常遵循相互性的原則。

  18、不屬于大五人格因素特質的是()
  A開放性    B精神質    C神經(jīng)質    D宜人性
  【解析】選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大五人格理論的掌握程度。大五人格包括:開放性、責任心、外傾性、宜人性、神經(jīng)質。

  19、將潛意識理論從個體意識發(fā)展為集體意識的學者是()
  A阿德勒B羅杰斯C榮格D弗洛伊德
  【解析】C。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對精神分析理論的掌握。榮格提出集體無意識概念,認為人格既是一個復雜多變的結構,又是一個層次分明。相互左右的結構,由意識、個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組成。

  20、當玩具在眼前消失,兒童認為它仍然存在的,這個描述對應的概念是()
  A客體永久性    B知覺的恒常性     C運算    D守恒
  【解析】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發(fā)展心理學中兒童思維、認知發(fā)展這部分的知識掌握??腕w永久性也稱為物體恒存,是嬰兒在感知運動階段產(chǎn)生的重要的心理現(xiàn)象,它是指物體在嬰兒面前消失,嬰兒仍舊認為它是存在,并沒有消失。

  21、大多數(shù)兒童在許多記憶任務上的隨年齡增長而提高,持信息加工觀點的研究者對這一現(xiàn)象最可能的解釋是()
  A發(fā)展過程中具體的記憶發(fā)展變化
  B父母和老師的強化效應隨兒童年齡逐漸積累
  C隨兒童成長,他們可相對使用更多樣化的記憶策略
  D對兒童而言,記憶能力的測量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加而變得更可靠。
  【解析】C。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學科內(nèi)部之間知識點聯(lián)結的考察。弗拉維爾等提出了記憶策略發(fā)展的三個階段:0-5歲,無策略;5-7歲,不能主動應用策略,需要誘導;10歲后,主動自覺采用策略。

  22、在同伴提名中,受到同伴正向提名較少、負向提名較多的是()
  A受歡迎兒童B被拒斥兒童C有爭議兒童D受忽略兒童
  【解析】B。本題旨在對同伴提名法這種社會測量法的掌握。被拒斥兒童受到同伴正向評價少,負面評價多。

  23、特雷恩的選擇性繁殖實驗證明了()
  A可以通過訓練改善老鼠的迷茫學習能力
  B老鼠的迷宮學習能力與其自然成熟相關
  C老鼠的迷宮學習能力受其基因組成的影響
  D老鼠比鴿子具有更好的迷宮學習能力
  【解析】C。本題是2013年真題。選擇性繁殖主要區(qū)別于自然繁殖,是用已知的父本母本定向培育,該方法主要為了證明基因的作用。

  24、根據(jù)屈布勒-羅斯的觀點,死亡應對可以分為五個階段,這些階段依次是()
  A憤怒-否認-抑郁-乞求-接納      B否認-抑郁-乞求-憤怒-接納
  C憤怒-抑郁-否認-乞求-接納      D否認-憤怒-乞求-抑郁-接納
  【解析】林崇德版《發(fā)展心理學》中提到,臨終的狀態(tài)過程大致分為五個階段,即否認階段、憤怒階段、乞求階段、抑郁階段、接納階段。

  25、下列關于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中“圖式”的表述,錯誤的是()
  A圖式是知識的一種表征方式       B圖式是概括化的動作模式
  C圖式是動作的結構或組織          D圖式是具有可逆性的一種操作
  【解析】A。皮亞杰認為,圖式是指動作的結構或組織,這些動作在同樣或類似的環(huán)境中由于重復而引起遷移或概括,并把圖式分為“動作圖式”、“符號圖式”和“運算圖式”。

  26、布魯納認為,學生學習必須“超越給定信息”,這一觀點強調(diào)的學習過程是()
  A獲得     B轉化    C評價    D動機
  【解析】B。陳琦、劉儒德版《當代教育心理學》提到,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轉化即超越給定信息,運用各種方法將它們變成另外的形式,以適合新任務,并獲得更多的知識。

  27、根據(jù)加涅的觀點,屬于連鎖學習范疇的是()
  A辨別學習     B言語聯(lián)想學習    C具體概念學習    D定義概念學習
  【解析】B。本題是學習分類中的高頻考點。連鎖學習指學習聯(lián)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反應動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應聯(lián)結。

  28、根據(jù)多伊奇的觀點,最能激發(fā)學生掌握目標動機系統(tǒng)的課堂結構是()
  A競爭型課堂結構           B合作型課堂結構
  C個體化型課堂結構        D混合型課堂結構
  【解析】C。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學習動機培養(yǎng)和激發(fā)知識點的理解。個體型課堂結構激發(fā)以掌握目標為中心的動機系統(tǒng)。個體型結構很少注重外部標準,強調(diào)自我發(fā)展和自身進步。由于個體型結構強調(diào)的事完成學習活動本身,即個體對學習本身的興趣,而不注重他人是否完成學習,因此它強調(diào)只要自己努力就會完成學習,獲得自我的進步和水平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將成功歸因與自己的努力,產(chǎn)生很強的自豪感;失敗則會產(chǎn)生內(nèi)疚感,但也不會認為自己無能,而是通過增加努力或尋找更好的學習方法來爭取下次的成功。

  29、外部動機和內(nèi)部動機不是相互對立的,學習動機激發(fā)的重點在于外部動機的不斷內(nèi)化。持這一觀點的動機理論是()
  A成敗歸因理論    B言語聯(lián)想學習   C自我價值理論    D自我決定理論
  【解析】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基礎知識點的掌握。自我決定理論指出,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能夠充分滿足學生自主需要、勝任需要和歸屬需要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我決定的學習動機。

  30、普雷馬克原理是指()
  A用低頻活動作為高頻活動的強化物
  B用高頻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強化物
  C用低頻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強化物
  D用高頻活動作為高頻活動的強化物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基礎知識點的掌握。普雷馬克原理是指用高頻行為(喜歡的行為)作為低頻行為(不喜歡的行為)的有效強化物。

  31、在以前學習中得到提高的某種官能,對后來涉及該官能的學習產(chǎn)生促進作用,從而表現(xiàn)出遷移效應,持這一觀點的遷移理論是()
  A形式訓練說    B共同因素說    C概括原理說   D關系轉換說
  【解析】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形式訓練說假定,人類大腦的許多區(qū)域代表了許多不同的官能。認得心智是由許多不同的官能組成的,不同的官能活動相互配合就構成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各種官能可以像訓練肌肉一樣通過練習增加力量(能力)。

  32、首先提出“實驗心理學”一詞的學者是()
  A笛卡兒    B馮特    C鐵欽納     D赫爾姆霍茨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實驗心理學建立的掌握。實驗心理學一詞,是1863年由德國著名心理學家、實驗心理學的先驅之一馮特在他的《感官知覺理論貢獻》論文集的導言最早提出的。

  33、在研究的某一時期內(nèi)或特定時間點上發(fā)生的各種社會事件都可能影響被試的行為,從而混淆實驗處理的效果,這種影響研究內(nèi)部效度的因素屬于()
  A歷史因素            B成熟因素
  C統(tǒng)計回歸效應     D研究變量與被試特點的交互作用
  【解析】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實驗處理效應影響因素的掌握。某一時期社會事件的影響屬于歷史因素。

  34、既能比較直接地測量每個加工階段的時間,也能比較明顯地看出每個加工階段特點的實驗室()
  A庫珀的心理旋轉實驗                B漢密爾頓的字母轉換實驗
  C克拉克的句子-圖形匹配實驗   D斯滕伯格的短時記憶信息提取實驗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開窗反應時技術的掌握。

  35、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縮寫是()
  A PET   B fMRI   C MEG  D  ERPs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心理學常用技術的把握。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英文為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縮寫為fMRI。
  36、根據(jù)表中所列的信號檢測論實驗結果,可計算出d’真值為()
  某信號檢測實驗結果

P(y1N)

P(y1SN)

ZN

ZS

ON

OSN

0.04

0.29

-1.75

0.55

0.09

0.34

  A1.20  B0.25   C0.43   D2.30
  【解析】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信號檢測論中感受性的計算問題。

  37、在研究雙眼輻合對大小-距離判斷的影響實驗中,發(fā)現(xiàn)在刺激物的實際大小和實際距離都固定不變的情況下,隨著輻合角度的增大()
  A個體直覺的距離越近B個體直覺的距離越遠
  C個體的距離知覺越好D個體的距離知覺越差
  【解析】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深度知覺線索中輻合的掌握。輻合角度越大,個體知覺的距離越近。

  38、黃色顏料和綠色顏料混合所得到的顏色,其明度是()
  A與黃色保持一致        B與綠色保持一致
  C兩種顏色的明度相加    D兩種顏色的明度相減
  【解析】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顏料混合規(guī)律的掌握。在減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純度也會有所下降。

  39、探討注意在多個并行任務間的指向和調(diào)節(jié)作用時,常用的研究范式是()
  A雙側任務范式B雙任務范式C提示范式D搜索范式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注意研究范式的掌握。雙任務范式,關心注意是如何在多個并行任務間起到指向和調(diào)節(jié)作用的。

  40、采用拉丁方設計控制額外變量的方法屬于()
  A消除法    B恒定法    C抵消法    D隨機控制法
  【解析】C。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額外變量控制方法的掌握。抵消平衡法:在額外變量既不能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的情況下,通過實驗程序設計的方法抵消或平衡額外因素帶來的誤差。

  41、在進行視覺實驗時,視覺刺激會對視覺感受性產(chǎn)生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
  A只有強光會降低視覺感受性                 B只有弱光會降低視覺感受性
  C強光和弱光都會降低視覺感受性           D強光和弱光都會提高視覺感受性
  【解析】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明適應和暗適應的掌握。強光降低視覺感受性,弱光升高視覺感受性。

  根據(jù)下列材料,回答42-44題,
  下表為一個考察學生幾何題解題能力的實驗設計模式及假設結果,其中,幾何題解決能力采用測驗進行測定,滿分100分。

問題難度

                訓練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95

97

30

60

  42、該研究最恰當?shù)膶嶒炘O計是()
  A被試內(nèi)設計    B被試間設計    C嵌套設計   D事后回溯設計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不同實驗類型使用條件的理解。為了避免練習效應,最好選用被試間設計。

  43、根據(jù)所列結果,該實驗可能存在()
  A交互作用   B易化作用   C抑制作用   D強化作用
  【解析】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交互作用概念的理解。不同難度下,不同方法的效果不同,是交互作用。

  44、根據(jù)所列結果,還應考慮實驗可能存在()
  A霍桑效應    B安慰劑效應     C地板效應   D天花板效應
  【解析】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因變量指標有效性的掌握。在容易條件下接受不同方法教學的學生成績均接近滿分,可能存在天花板效應。
  45、信度系數(shù)的定義公式是()

  46、某個測驗由于條件限制,只得到了一次施測數(shù)據(jù)。此時計算該測驗的信度應該使用()
  A多質多法     B復本法    C分半法    D重測法
  【解析】C。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信度各個估計方法使用前提條件的掌握。只有一次數(shù)據(jù)可以用分半法。ACD均需要多次數(shù)據(jù)。

  47、某研究中共有3組被試,每組12人,進行方差分析時,誤差自由度為()
  A2    B11    C33    D35
  【解析】C。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方差分析中的各類來源自由度計算的掌握。總自由度為3*12-1=35,自變量自由度為3-1=2,故誤差自由度為35-2=33.

  48、關于陸軍甲種測驗和陸軍乙種測驗的表述,錯誤的事()
  A均可用于大規(guī)模的團體施測
  B可用于官兵選拔和職位配置
  C可用于企事業(yè)領域人員選拔
  D前者為非文字測驗,后者為文字測驗
  【解析】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團體測驗特點的掌握。陸軍甲種測驗和陸軍乙種測驗均屬于團體測驗,可用于團體施測,最初是用來選拔官兵并剔除不合格對象的,后來也可用于企事業(yè)領域人員選拔;陸軍甲種測驗是文字型測驗,乙種測驗屬于非文字測驗,用于非英語母語和文盲者使用。

  49、根據(jù)因素分析的結果,韋克斯勒兒童智力測驗(第四版)測查的能力因素主要包括()
  A言語理解、知覺組織、工作記憶、加工速度
  B分析能力、人際關系、圖形分析、類比推理
  C語詞關系、認知風格、工作記憶、空間推理
  D詞匯能力、知覺組織、創(chuàng)造能力、抽象推理
  【解析】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韋克斯勒兒童智力測驗特點的理解。韋氏智力量表(第四版)結構變?yōu)?ldquo;四指數(shù)”結構,即言語理解指數(shù)、知覺推理指數(shù)、工作記憶指數(shù)和加工速度指數(shù),這也是繼承了第三版韋氏智力測驗經(jīng)過因素分析得出的結果,即言語理解因素、知覺組織因素、集中注意力或客服分心因素以及加工速度因素。

  50、測量的基本要素是()
  A信度、效度   B參照點、單位  C參照點、信度  D單位、效度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測量基本要素的識記。測量的基本單位是參照點和單位。

  51、一個呈負偏態(tài)分布的隨機變量,其眾數(shù)、中數(shù)、算數(shù)平均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
  A三者相等B眾數(shù)最小C中數(shù)最小D算數(shù)平均數(shù)最小
  【解析】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負偏態(tài)分布特點的識記。負偏態(tài)中,眾數(shù)、中數(shù)和算數(shù)平均數(shù)的分布為M<Md<Mo.

  52、關于下列四個圖形的描述,錯誤的事()

         

  A圖a中兩個隨機變量的均值不同,方差相同
  B圖b中兩個隨機變量的均值相同,方差不相同
  C圖c中兩個隨機變量的均值、方差均不相同
  D圖d中兩個隨機變量的均值相同,方差不同
  【解析】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概率分布圖特點的識記。圖d中兩個變量均值相同,方差不同。

  53、下列關于概化理論的表述,錯誤的是()
  A屬于隨機抽樣理論
  B關于行為測量可靠性的理論
  C關于被試能力估計的理論
  D全域分數(shù)類似經(jīng)典測量理論的真分數(shù)
  【解析】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概化理論的理解。概化理論不是一種隨機抽樣理論。

  54、關于克隆巴赫α系數(shù)的表述,錯誤的是()
  A可用來描述0、1計分測驗的信度
  Bα值是所有可能的分半系數(shù)的平均值
  Cα值大,測驗信度一定高
  Dα值小,測驗信度一定低。
  【解析】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同質性信度的計算方法的理解。0/1型問卷需要用庫德-理查遜公式。

  55、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采用△=13+4Z表述題目難度,式中△字母表示題目難度值,Z表示由P值轉換得來的標準分數(shù),其取值范圍為-3——3。根據(jù)正態(tài)分布表,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屬于等比量尺
  B△值越大,題目越難
  C通過率P=0.50時,△=13
  D△以25為上限,1為下限
  【解析】A。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難度等距交換的知識點的理解?!鞑话?,不屬于等比量表。

  56、在Logistic三參數(shù)模型項目特征曲線(ICC)上,拐點處的斜率表示的參數(shù)是()
  A難度B區(qū)分度C猜測度D能力值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項目反應理論中個參數(shù)含義的理解。斜率是表示區(qū)分度的。

  57、在各類選拔性測驗中,若不同測驗楓樹可以互相補償,則用來合成不同測驗分數(shù)的最恰當方法是()
  A原始分數(shù)相加法   B線性等值法   C多元回歸方法   D匯編柵格法
  【解析】C。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分數(shù)合成方法的理解。當同時采用幾個預測源來預測一個校標,而這些預測源變量之間又具有互償性時在合成測驗分數(shù)時可以采用多元回歸法。

  58、兩個變量分布都是真正的二分變量,要計算兩者之間的關系系數(shù),最恰當?shù)姆椒ㄊ牵ǎ?br />   A四分相關B相關C二列相關D點二列相關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相關使用條件的理解。四分相關:兩個變量分布都是連續(xù)變量,被人為劃分成二分變量。關:兩個變量都是真正的二分變量;二列相關:兩個變量都是連續(xù)變量,其中一個變量被人為劃分為二分變量。點二列相關:一個變量是連續(xù)變量,另一個變量是真正的二分變量。

  59、當樣本容量增加一倍時,總體平均數(shù)的置信區(qū)間長度會()
  A擴大一倍   B縮小一倍   C擴大1414倍   D縮小1414倍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察罝信區(qū)間長虔的影響因素。樣本容量、置信水平/顯著性水平、樣本方差(當總體方差未知時)等會影響置信區(qū)間的長虔。根據(jù)標準誤等于總體標準差除以根號n,當樣本容量増大時,標準誤減小,置信區(qū)間長度縮短,具體當樣本容量增大1倍時(是原來的2倍),置信區(qū)間長度會縮小1.414。

  60、一元線性回歸方程,有效性檢驗及解釋率的計算方法是()
  A偏相關分析和計算信度系數(shù)
  B方差分析和計算決定系數(shù)
  C多重檢驗和計算回歸系數(shù)
  D因素分析和計算擬合指數(shù)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一元線性回歸方程有效性檢驗及決定系數(shù)含義的識記。有效性檢驗室利用方差分析原理,解釋率則計算決定系數(shù)R2,反映了自變量對因變量變化的解釋程度。

  下表是一次大規(guī)??荚囍幸坏绬雾椷x擇題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表中樣本人數(shù)為2320人,被試分為5組,每組464人,該選擇題滿分為2分,正確答案為D。

選項

組一

組二

組三

組四

組五

選擇比率

A

125

80

51

39

37

0.143

B

140

133

95

98

90

0.235

C

59

55

75

57

26

0.122

D

140

196

243

270

311

0.5

  61、所有考生在該題上的得分的平均分是()
  A0.3    B0.5   C1.0    D1.2
  【解析】C。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的綜合聯(lián)結理解能力。正確選項D的選擇率是0.5,表示總人數(shù)中有一半的人選擇正確,得2分,另外一半的人得0分,所有考生的得分平均分則應該是1分。


  62、該題目得分的標準差為()
  A0.3     B0.5    C0.8   D1.0
  【解析】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心理統(tǒng)計和測量的綜合理解能力。平均數(shù)是1,得分是2或0,則每一個考生的離均差都是1,即x-μ=1.根據(jù)標準差的公式,可知結果為1.

  63、如果正確回答該題的考生其測驗總分的平均分值為75分,錯誤回答該題的考生其測驗總分的平均分值為65分,所有考生測驗總分的方差為100,那么,該測量的區(qū)分度為()
  A0.1    B0.5   C0.86   D1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二列相關計算公式的理解。根據(jù)點二列相關公式可得r=0.5。

  64、一次測驗的分數(shù)的服從方差為25的正態(tài)分布,某學校共有100名學生參加測試,其平均值為70分,若置信水平為0.99,則總體平均值的置信區(qū)間為()
  A[69.5,70.57]     B[68,.71,71.29]   C[67.52,72.48]   D[63.55,76.45]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總體平均數(shù)置信區(qū)間計算的能力。置信水平為0.99,則臨界值為2.58,根據(jù)公式X±2.58δ/√n,可得。

  65、有300名考生,期中和期末成績的相關系數(shù)為0.62,兩次考試成績平均分數(shù)均為80分,如給所有考生的期中成績各加8分,加分后兩次成績的相關系數(shù)是:
  A0.52   B0.62   C0.70   D0.72
  【解析】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積差相關計算公式的掌握。給所有考生的期中成績各加8分,則期中成績的離均差與標準差都不會發(fā)生變化。

  三、多項選擇題:66-75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選、少選均不得分。

  66、人格的特征有()
  A獨特性   B穩(wěn)定性   C整體性   D功能性
  【解析】ABCD。人格的特征包括:獨特性、穩(wěn)定性、統(tǒng)合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tǒng)一。

  67、相對問題的解決的算法策略,啟發(fā)策略的優(yōu)點,主要有
  A保證問題解決  B節(jié)省時間   C解決問題嘗試的次數(shù)少    D受定勢影響小
  【解析】BC。算法式可以保證得到答案,啟發(fā)式并不能保證得到答案,但這種缺點可以通過其容易且速度快的優(yōu)點而得到補償。

  68、根據(jù)斯滕伯格智力成分亞理論,智力包括的成分有
  A經(jīng)驗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識獲得成分   D元成分
  【解析】BC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斯滕伯格智力三元理論的掌握。智力成分亞理論認為,智力包括三種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

  69、在利他行為研究中,影響旁觀者效應的因素有哦
  A責任分散    B時間壓力    C評價恐懼   D情境的不確定性
  【解析】AC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社會心理學中利他行為影響因素的理解。引起旁觀者的主要原因與以下的幾個因素有關:責任分散、情境的不明確性、評價恐懼。時間壓力因素是影響助人行為的情境因素。

  70、安斯沃斯設計了一種被廣泛用來測量嬰兒依戀品質的試驗程序,下列關于該程序特征的闡述錯誤是
  A評估家庭中親子互動的頻率
  B觀察嬰兒在某種設置的情況中是否表現(xiàn)出尋找依戀對象
  C觀察各種社會性情境中親子互動,以評估兒童依戀特征
  D觀察不同文化中的親子互動,以揭示嬰兒依戀本質特征的跨文化差異。
  【解析】A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發(fā)展心理學中經(jīng)典實驗的理解。陌生情境測驗主要為了考察嬰兒的依戀類型,并不是為了評估親子互動頻率。

  71、在對學習含義的理解上,講學習分為習得和表現(xiàn)的心理學家有
  A托爾曼     B斯金納    C格斯里   D班杜拉
  【解析】A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基礎知識點的掌握。托爾曼的潛伏學習認為個體在得到強化之前已經(jīng)獲得了學習;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的實驗中,同樣指出了兒童在觀察之后的獎勵和懲罰對行為表現(xiàn)的影響。

  72、下列通常用于研究錯誤記憶的范式有
  A DRM范式    B K/K范式    C點探測范式   D序列反應時范式
  【解析】AB。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錯誤記憶研究范式的掌握。錯誤記憶研究范式包括:集中聯(lián)想程序范式、類別聯(lián)想程序范式、舞蹈信息干擾范式、無意識直覺范式、K/K范式。

  73、下列屬于被試間設計的是()
  A對照組設計    B拉丁方設計   C完全隨機設計   D  ABBA
  【解析】AC。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實驗設計類型的掌握。拉丁方設計和ABBA設計實在被試內(nèi)設計中為了平衡實驗條件采用的兩種方法,因此屬于被試內(nèi)設計。

  74、某學生在智力測驗上的IQ為115,如果利用另外的方式報告分數(shù),還可以表示為()
  A 標準分數(shù)1   B T分數(shù)60     C百分等級84    D標準分數(shù)8
  【解析】ABC。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標準分數(shù)、標準分數(shù)變式、百分等級與標準正態(tài)分布性質關系的掌握。離差智商是以100為平均數(shù),15為標準差的智力分數(shù),T分數(shù)是以50為平均數(shù),10為標準差的分數(shù),百分等級是個體在常模中所處的相對位置,表示的是處于該水平以下個體所占比例。若智力測驗上的IQ為115,表示原始分數(shù)在所在的分布中高于平均數(shù)一個標準差,這相當于84的百分等級,轉換成T分數(shù)為60.

  75、影響統(tǒng)計功效的因素有()
  A處理效應大小   B顯著性水平的設定   C檢驗的方向性  D樣本容量
  【解析】ABCD。本題旨在考核考生對統(tǒng)計功效影響因素的掌握。影響統(tǒng)計功效的因素包括四個方面。

  三、簡答題:76-80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76、簡述費希納定律和史蒂文斯定律
  【參考答案】
  韋伯-費希納定律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間關系的定律。德國生理學家韋伯發(fā)現(xiàn)同一刺激差別量必須達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別感覺。這一比例是個常數(shù),用公式表示:ΔI(差別閾限)/I(標準刺激強度)=k(常數(shù)/韋伯分數(shù)),這就是韋伯定律。把最小可覺差(連續(xù)的差別閾限)作為感覺量的單位,即每增加一個差別閾限,心理量增加一個單位。感覺量與物理量的對數(shù)值成正比也就是說感覺量的增加落后于物理量的增加,物理量成幾何級數(shù)增長,心理量成算術級數(shù)增長,這個經(jīng)驗公式被稱為費希納定律或韋伯-費希納定律。適用于中等強度的刺激。
  史蒂文斯定律。在心理物理函數(shù)中,和費希納定律地位相當?shù)木褪鞘返傥乃顾岢龅氖返傥乃苟?。這一定律指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間的共變關系,并非如費希納定律所描述的那樣是一個對數(shù)函數(shù)關系,而應該是一個冪函數(shù)關系。因而這一定律也被稱為冪定律。史蒂文斯定律是指心理量S是物理量I的冪函數(shù),用公式表示即P=KIn(其中P指知覺到的大小或感覺大??;I指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評定的某類經(jīng)驗的常定特征,即感覺量與刺激量的乘方呈正比。即心理量并不隨刺激量的對數(shù)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數(shù)(或冪函數(shù))。

  77、簡述斯滕伯格關于短時記憶信息提取方式的三中假設及研究成果。
  【參考答案】
  斯滕伯格在實驗中給被試呈現(xiàn)1~6個不等的數(shù)字系列,之后馬上呈現(xiàn)一個探測數(shù)字,要求被試判斷探測數(shù)字剛才是否出現(xiàn)過,并作出是或否的反應。斯滕伯格預測,短時記憶中被試對項目的提取有三種可能的方式:
 ?。?)平行掃描??指同時對短時記憶中保存的所有項目進行提取。如是這樣,無論短時記憶中保存的項目有多少,提取的時間都應該是一樣的。
 ?。?)自動停止系列掃描??指對項目逐個進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標項目就停止查找。這樣,短時記憶中保存的項目越多,反應時間就會越長。另外,由于是反應不需要再對剩余項目進行檢索,因此反應時間要比否反應時間短。
 ?。?)完全系列掃描??指對全部項目進行完全的檢索,然后作出判斷。在這種提取方式下,反應時間項目長度的函數(shù),但由于是反應和否反應都要對全部項目進行搜索,因此應該具有同樣的反應時間。
  斯滕伯格的實驗結果證實了短時記憶信息提取方式為系列掃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掃描。

  78、簡述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參考答案】
  社會建構主義是認知建構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是以維果茨基的思想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它主要關注學習和知識建構的社會文化機制。社會建構主義認為,雖然知識是個體主動建構的,而且只是個人經(jīng)驗的合理化,但這種建構也不是隨意的任意建構,而是需要與他人磋商并達成一致來不斷地加以調(diào)整和修正,并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當時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學習是一個文化參與的過程,學習者只有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來參與某一學習共同體的實踐活動,才能內(nèi)化有關的知識。所謂學習共同體,就是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包括專家、教師、輔導者)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jīng)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范和文化。知識建構的過程,不僅需要個體與物理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過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文化內(nèi)化與活動理論和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
  社會建構主義強調(diào)學習、知識和智慧的情境,據(jù)此提出了相關的情境學習理論,如分布式認知理論、認知學徒、拋錨式教學、支架式教學等。

  79、編制心理測量量表是選定常模的步驟。
  【參考答案】
  a確定測驗將應用于哪部分群體;
  b對常模團體進行施測,并獲得該團體成員的測驗分數(shù)及分數(shù)分布;
  C確定常模分數(shù)類型。把原始分數(shù)轉化為量表分數(shù),制作常模量表,給出抽取常模團體的書面說明、解釋指南等。

  80、近一個世紀以來,某城市的居民患抑郁、焦慮癥和強迫癥的比例非常階級。近期,心理學家為了考察該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一次調(diào)查,表明,抑郁患者85人,焦慮患者124人,強迫患者91人。請問該城市居民的三種神經(jīng)癥患者比例是否發(fā)生顯著變化?
  【參考答案】
  解:此題為檢驗無差假說,已知分類的項數(shù)為3,故各項分類假設實計數(shù)相等。
  計算得:X2=8.82>5.99,故三種神經(jīng)癥患者的比例在0.05水平上有顯著變化。

  四、綜合題:81-83小題,每小題30分,共90分。

  81、根據(jù)下面的案例,應用動機的成就目標理論及情緒的評定-興奮說,分析王剛和李強針對同一業(yè)績廣告不同反應的原因。
  材料:
  王剛和李強同是某跨國公司新職員,在年終考核中去的同樣的銷售業(yè)績,王強沮喪,因為一些同事的業(yè)績超過了他,聯(lián)想到自己從前公司中的傲人成績,以及現(xiàn)在同事可能對他消極評價更是郁悶,決定離開公司,找個能發(fā)揮自己能力的公司,爭取銷售業(yè)績超過他人,李剛并不沮喪,他認為學到了很多營銷新知識,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并且工作很有挑戰(zhàn)性,決定在公司里繼續(xù)努力,爭取在下一年取得更好的銷售業(yè)績。

  【參考答案】
 ?。?)成就目標理論由厄科爾斯與德韋克提出。動機的成就目標理論認為人們對能力有兩種不同的內(nèi)隱觀念,即能力增長觀和能力實體觀。持能力增長觀的個體將成就情境看成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把對任務的掌握和自身能力的發(fā)展作為追求的目標,是一種學習目標定向。持能力整體觀的個體則將成就情境看成是對自身能力的一種檢驗和測量,關心的是如何獲得高成就,以證明自己的勝任力,避免低能的評價,是一種成績目標定向。
  分析:案例中王剛和李強二人的成就目標存在差異,李強他傾向于確立掌握目標,希望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李強并不沮喪,他認為學到了很多營銷新知識,提高了能力,并且工作很有挑戰(zhàn)性,認為只要自己努力,業(yè)績就會有所提高。而王剛傾向于確立表現(xiàn)目標,他希望在學習過程中證明或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當成績不如他人時會有挫敗感,他才感到沮喪。
 ?。?)阿諾德的評定-興奮說強調(diào)情緒的來源是對情境的評估,而這種評估是在大腦皮層產(chǎn)生的。依照阿諾德的學說,情緒是這樣產(chǎn)生的:情緒刺激作用于感官器產(chǎn)生的神經(jīng)沖動上傳至丘腦,在丘腦更換神經(jīng)元后再傳到大腦皮層。在皮層上產(chǎn)生對情境的評估。這時只要情境被評估為對有機體有足夠重要的意義,皮層興奮即下行激活丘腦系統(tǒng),并影響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而發(fā)生器官的變化。這時外周變化的反饋信息又通過丘腦傳到大腦皮層,并與皮層最初的估價相結合,純粹的認識經(jīng)驗即轉化為情緒體驗。
  分析:根據(jù)阿諾德情緒的評定-興奮說,對刺激情景進行評估形成不同的態(tài)度而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體驗。李強則能夠平和的看待當前的業(yè)績,認為自己從中得到成長;而王剛將認為自己當前的業(yè)績不如從前,并且非常在意同事可能的消極評價,因此有挫敗感。

  82.沙伊在西雅圖隨機選擇了500名被試,對其進行了一系列認識能力測試,第一次測試時,被試年齡范圍是20-70歲。年齡相差5年的為一組,每7年對這些被試進行一次測試,得到的研究結果如下圖所,請回答:
  (1)該研究采用了各種設計?
 ?。?)從圖中能得到什么結論?
 ?。?)解釋認識老化的代表性觀點有哪些?分別如何解釋老化現(xiàn)象?

  【參考答案】
  (1)聚合交叉設計
  聚合交叉研究使得研究者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了解各年齡段個體心理特點的總體狀態(tài),又可以從縱向的角度把握某一心理特征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并且使研究者分析社會歷史因素對其心理發(fā)展的影響成為可能。在沙伊的研究中,第一次測試的被試年齡范圍是20-70歲,這是橫斷研究,其次,每7年進行一次測試,這是縱向研究。
 ?。?)流體智力在20歲以后發(fā)展達到頂峰,30歲以后逐漸降低,歸納推理能力、空間定向能力、知覺速度、言語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分數(shù)呈下降趨勢。晶體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發(fā)展,25歲之后發(fā)展速度逐漸平緩,數(shù)字能力和言語能力隨著年齡增長保持穩(wěn)定或稍有提高。
 ?。?)認知老化理論
  認知老化是限制老年人工作活動能力和降低其生活獨立性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導致老年癡呆癥的重要原因。
  傳統(tǒng)觀點認為,認知老化是一個單調(diào)的發(fā)展過程,是絕對的?,F(xiàn)代觀點則認為認知活動是復雜的、多維的,在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變化中交疊著各種不同的過程,認知老化至少有部分可通過某些干預方法加以補償。
  認知老化理論有多種:
  A感覺功能理論把認知老化歸因為老年人各種感覺器官功能衰退的結果。
  B加工速度理論(PST)假設許多認知任務都受少數(shù)一般加工限制的影響。加工速度是與年齡相關的一般加工的關鍵限制,是成人年齡與認知成績之間關系的中介變量,并遵循限時機制和同時機制而工作,即隨著加工速度的慢化,個體同時加工的信息數(shù)量減少,質量下降,造成較差的認知成績。
  C工作記憶理論認為工作記憶年齡差異的本質在于任務加工成分的差異。
  D抑制能力降低理論認為,工作記憶年齡的差異是由于老年人對無關刺激抑制能力減弱造成的。

  83.在一項眼動研究中,呈現(xiàn)不同特征的人臉圖片(正面、側面、斜視、直視)來考察被試對這些圖片的注視特點,每一種實驗條件單獨為一個實驗單元,每一單元包括64個試次,每個被試共完成256個試次。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的主效應顯著,其中一個因素的方差分析結果為F(1,15)=20.598,P<0.01,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顯著,請回答:
 ?。?)該研究為何種實驗研究,請說明這種設計的特點。
  (2)指出該研究中的因素和水平以及使用的被試數(shù)量。
  (3)根據(jù)方差分析結果和下圖,說明所得到的實驗結論。

  【參考答案】
 ?。?)此實驗研究為完全隨機多因素實驗設計。當自變量數(shù)量超過一個的時候,實驗中除主效應外,還可能出現(xiàn)新的現(xiàn)象:交互作用。所謂交互作用(效應),即自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當一個自變量產(chǎn)生的效果在第二個自變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樣時,交互作用就會出現(xiàn)。研究者可以考察多個自變量的交互作用、各個自變量的主效應。該實驗設計效率高,能夠解釋自變量間的交互作用,實驗控制較好,且更符合現(xiàn)實情境。每個被試只接受一種處理,避免了實驗處理間的“污染”,不足之處是所需被試量較大,且受個體差異的影響。
 ?。?)

因素一:

水平一

正面

人臉的朝向

水平二

側面

因素二:

水平一

斜視

注釋方式

水平二

直視

   由F(1,15)=20.598的自由度可得知,被試內(nèi)自由度為15,即N-a*b=15,a、b分別為兩個自變量的水平a=2,b=2,則N=19.

  (3)在人臉為正面時,斜視和直視二者的注視時間無顯著差異。人臉為側面時,斜視的注視時間顯著大于直視的注視時間。

            來這里,突破復試最后一道防線!

關于"最后階段,真題的正確打開方式_備考經(jīng)驗_考研幫"15名研友在考研幫APP發(fā)表了觀點

掃我下載考研幫

考研幫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會關心:

來考研幫提升效率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