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幫 > 考研復試 > 考研復試經驗

專家談:十種最讓人討厭的研究生導師

  【摘要】研究生培養(yǎng)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研究生導師責任重大。導師不只是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方法,還負有傳承精神、文化的重任。導師要時刻牢記重任在肩,如何當好導師是大學教師的一個重要話題。今天一起看看作為導師所不應做或不能做的十件事,可稱之為“十戒”。

  ?一戒“光當老板”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讀研究生的時候,我們都稱導師為老師,很親切。八十年代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同學之間提到導師時亦有稱“boss”。時下研究生在網絡文化等等影響下經常稱呼自己的導師為“老板”。“老板”這個稱呼有幾重涵義,可以是愛稱,導師給學生提供科研資助,指導研究方向;可能是憎稱,學生覺得導師讓自己做各種事情;也可以是戲稱,是導師不在場時同學之間互相調侃。但是,導師自己不應以老板自居。

  導師地位建立在三個權威基礎之上,學術權威、道德楷模和經濟資助的爭取者。導師在學術上站得高、看得遠,能夠為學生爭取到各種各樣的資助,支持學生的研究,成為學生的楷模,這樣才能確實建立起權威來。

  導師指導研究生的過程并不完全是一個“我教你學”的過程。研究生做論文應該有創(chuàng)新,其中的創(chuàng)新點有些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有些是在導師指導下悟出來的。但是不管怎么樣,學術面前人人平等,導師和學生應該是互相探討,互相促進的關系。

  中國有句古話:“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我認為“一日為師、終生為友”更為貼切。作為導師的最高境界不應該是“門徒遍天下”,而應該是“桃李滿天下”。個人學術上很有成就、得到學界的尊敬,這都是比較高的榮譽,但是最高的榮譽應該是“桃李滿天下”,這是導師自己內心世界能夠得到最大滿足的境界。

  ?二戒“盡做監(jiān)工”

  導師們應該做到幫助學生在學術方面盡快成長,而不是整天監(jiān)督學生每天做了什么事情,這樣無益于學生的發(fā)展,也無助于學生做出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所以導師要把學生當學生,不能視學生為勞動力、下屬。在學術上應該和學生互相探討,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導師進行指導也應該是以激勵為主,督促為輔。在導師和一群學生所形成的團隊中,需要有和諧的學術生態(tài),讓大家都能自主表達自己的想法。

  導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不能要求學生過于循規(guī)蹈矩。完全循規(guī)蹈矩的學生可能成就也不高,而且要求學生完全循規(guī)蹈矩,可能會引起學生反感,引發(fā)師生關系緊張。

  ?三戒“漠不關心”

  導師對學生漠不關心是一種極端情況,但是這種情況目前有發(fā)展?,F(xiàn)在全國高校每個導師平均指導在讀研究生8人左右,這個數量在全世界是相當高的。美國是2-3人,歐洲更少,臺灣地區(qū)、韓國和我們的情況差不多。

  中國民間有句老話“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這在一個導師指導學生數量不多的情況下或許可行,但人數多了以后就有一個規(guī)?;囵B(yǎng)的問題。導師人均指導研究生的數量增加,容易導致精力分散,導師對每個研究生不可能都關注到。對學生關心不夠很容易產生負效應,即個別學生或一批學生表現(xiàn)不是很好,影響到導師、學科甚至整個學校的品牌,這就是個人發(fā)展與集體品牌的關系。所以應該給學生足夠的關心。導師對學生的關注往往影響到學生很長一段時間的發(fā)展。

  再談一下結構梯隊化的喜與憂。目前存在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況,就是導師下面有老師團隊、博士后幫助帶學生,博士后下面又有博士,博士帶碩士,形成了一個梯隊結構。這種結構有好處,就是可以帶很多學生,梯隊的成果看起來很大。但是這種情況也有負面效果,就是導師跟學生的指導過程已經關系不密切了,極端例子也有,答辯時導師竟然不認識自己的學生。部分學生因沒有得到導師及時的教導,尚未養(yǎng)成遵守學術規(guī)范的習慣,為了達到畢業(yè)要求,可能出現(xiàn)論文抄襲等問題,到這時候學生和導師就要遺憾終身了。

  每個導師在整個學術生涯中可能培養(yǎng)很多名學生,每個學生對你來說是諸多學生之一,但是對每個學生而言,他的幾年研究生生涯是他的一段重要人生經歷,而導師就是這段人生經歷中最重要的人,是領路者。

  在這里我還要強調一下分類型關注與全過程關注的問題。導師要區(qū)分不同的學生,有的學生自主性很強,只要給予一些指導和指點就可以融會貫通;有的學生自主能力沒有完全培養(yǎng)好,這就需要全過程關注。導師要體會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針對不同的特點進行關注。

  ?四戒“呵護過緊”

  導師對學生關心的頻次也需要把握。對一個學生,導師一個月關心一次和半個月關心一次,差別可能會很大。但關心的次數過多過頻也未必合適。創(chuàng)新需要空間,學習研究需要時間,所以導師要留給學生必要的時間和空間。

  培養(yǎng)研究生的目的何在?是為了完成某篇論文或者某個項目嗎?不是,是為了培養(yǎng)他的研究能力。所以“呵護過緊”對培養(yǎng)能力不利。導師要在“呵護過緊”和“漠不關心”之間找一個平衡點,這也是做導師的藝術。

  我們希望培養(yǎng)的學生具有多樣性,造就品格,促進創(chuàng)新。這有點類似規(guī)定動作與自選動作。規(guī)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的比例是需要掌握的。規(guī)定動作是基本的方法、學識,自選動作是學生的發(fā)揮。

  對研究生的培養(yǎng)要有一個過程。有的工作是熟練性工作,做一段時間就會了;還有的工作是挑戰(zhàn)性工作,要求高,要做的準備多。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就是逐漸從熟練性工作轉為進行挑戰(zhàn)性工作的過程。

  怎樣判斷對學生是不是呵護過緊呢?有多種跡象可供觀察,如在組會時學生不會討論;學生不會提批評性、建設性意見;或者是導師在與不在大不一樣,導師在場學生不肯交流,導師不在場學生可以交流得很好,等等。

  ?五戒“批評不停”

  導師不要總是批評學生。自信是學生很重要的品質,千萬不要剝奪學生的自信。屢屢的心理挫折會使學生無措手足。偶爾一次嚴厲的批評是必須的,但是經常的批評是會產生負面效應的。

  導師和學生在學識上可能沒有站在同一高度,但師生在學識上的高下不應演化為濫用話語權。這會引起創(chuàng)新意識的泯滅,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與師生關系緊張。

  實際上研究生、導師、培養(yǎng)環(huán)境的損益是一致的。學生有好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導師有榮譽感;同樣導師的學術地位提高,學生也會有榮譽感。對學校來說也一樣,學生培養(yǎng)得好、科研成果豐富,便充分贏得了學校的利益。

  過度批評還會造成過度批判的學風與文風。蔑視權威的目的不是為了與權威作對,不是為了單純批判,或者依靠批評成名。批判是為了對新領域、新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六戒“處事不公”

  導師處事不公的問題應引起我們的充分注意。導師斷錯一事便會挫傷一個學生的積極性。比如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以來,導師可以給學生一定資助,但是切忌將學生待遇過度細化、量化,導致學生之間的不平衡。

  導師也不要把學生分成不同的親疏遠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或不信任導師,或奉承之風盛行。如果在學生中出現(xiàn)這樣的風氣,就和大學精神背道而馳,就很難出成果了。

  ?七戒“用心不專”

  導師在其學術生涯的開始階段往往是比較專注的。隨著其學術地位的上升,就容易受到龐雜事務的干擾,從而分散精力。我想提醒年輕導師不要喪失“學術前行”的精神支柱。在逐鹿學術前沿時不要盲目跟風。導師自己如果不夠了解,又沒有足夠的精力去研究,對學生的指導就不會很中肯。

  研究中還要注意干與枝的關系、磨刀與砍柴的關系。導師要時刻把握研究方向,準確區(qū)分研究中的主要問題和次要問題。對年輕的導師而言,年輕時要打好學術底子,待閱歷深厚后再做戰(zhàn)略科學家。

  ?八戒“治學不實”

  前段時間,美國NSF(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的項目不命中率接近90%,評審通過的只有極少項目。申請項目基金產生了“博彩”效應。因此有些申請人盡量將申請書寫得令人印象深刻,提出一個個“goodstory”,制造一些新概念,而對實現(xiàn)的可能性卻缺乏重視。當然,大多數科學家在申請書中用的是略為夸張的語言,在實際治學中保持了一個清醒的頭腦。

  2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硬”科學與“軟”科學的概念。“硬”科學是指可以完全被驗證的科學理論,而其他無法完全驗證的都是“軟”科學。現(xiàn)在的科學很大一部分已經是“軟”科學了。我這里并不是說“軟”科學就不好,但治學需要盡可能的“實”,但又不可能完全“實”,需要從一個學者的良心上說:我已經盡可能地做到“實”了。

  人腦具有“造概念”與“邏輯批判”兩重功能。“造概念”功能太強會變成空想者,“邏輯批判”功能太強則沒有創(chuàng)新,這需要一個平衡。借用胡適先生的話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九戒“逐末忘本”

  學生在研究中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TangentOff,走死胡同(或者說是刀不快,光砍枝蔓)。研究中遇上問題后,就容易沿著細梢末節(jié)走入歧路,把原來的研究目的丟開了。過度追求細節(jié)會導致喪失研究方向,容易做的東西先做,不太重要的東西做了很多,而忘記了真正重要的研究內容。

  這與導師的判斷力、價值觀有關。導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什么是重要的”這一價值觀,認準方向以后往下走,不要過多理會細節(jié)。當然也有可能出來一個細節(jié)是重要的、可以出成果的,這就需要導師的判斷力,也要讓學生具有這樣的判斷力:做大事,頂天立地,原始創(chuàng)新。

  ?十戒“快速擴張”

  年輕導師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和其他研究組攀比學生數,喜歡多招學生。這樣加速度過快、慣性過大,結果無力駕馭。因為年輕導師在初始階段往往還不知道如何指導這么多的學生,也往往不知道如何獲得科研項目來支持這些學生的研究;同時年輕導師還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招到最好的學生。年輕導師在自己的學術道路上還處在攻堅階段,過早分散精力會導致成就不高。

  所以我建議年輕導師在起步階段指導三四名學生就足夠了,等到自己視野比較開闊、可以觸類旁通、科研經費也比較充足的時候,再來指導更多的學生。

  本文作者:楊衛(wèi),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曾在2006年8月~2013年2月期間擔任浙江大學校長。

 ?。ㄎ沂菍嵙曅【幭闹粒杭热贿x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關于"最后階段,真題的正確打開方式_備考經驗_考研幫"15名研友在考研幫APP發(fā)表了觀點

掃我下載考研幫

考研幫地方站更多

× 關閉